西行:河南洛阳之龙门石窟
2013/11/19 | Tags: | 分类: 我的足迹|Travel |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是中国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据说里面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早上睡醒,翻阅酒店客房里的宣传册,无意间看到了这个印象洛阳的纪念品店的介绍。觉得挺有意思的,决定到时候一定要去这家店看看。
今天的早餐看上去也还行。有豆腐乳配小米粥,应该很开胃的哦。
洛阳,牡丹花都,酒店随处可见的牡丹花。花瓶、标语、插花、画、贴图。早餐过后,带着收拾好的行李,离开酒店,出发前往龙门石窟。
昨晚就看到的路灯灯饰,看起来超萌的”牡丹宝宝”。应该是上一届牡丹花节时挂上去的吧。
今天天气不好,外面依稀下着小雨。这种天气,还是不适合拍照的。
来到龙门石窟景区。远处的桥是龙门大桥。景区的入口点就在这座桥某段的下方。现在这座桥貌似已经禁止车辆通行,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下面的龙门石窟吧。
龙门大桥
景区入口处,顶部是桥面,下面是两个拱桥洞,一个进口,一个出口。
上面的”龙门”二字是陈毅元帅题的。
哈哈,进去之后里面还有一个大门。
部分石雕塑。随便一个都有上千名的历史。
最左边的那个是”潜溪寺”,建于1300多年的唐高宗年间。
中间的是”宾阳中洞”开凿于北魏时期,距今有1500多年。
最右边的那个忘记叫什么了?好像是走道旁的某个窟龛里的。
来此的外国游客,(*^__^*) 嘻嘻……
对岸是龙门香山寺,与龙门石窟隔河相望。建于北魏年间。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指的就是这个香山。白居易撰写的《修香山记》就是与其出资重修了香山寺有关。
牡丹石,黑色底色上的朵朵白色牡丹花。很奇特的一种石头,洛阳特产。真的是与”牡丹花都”相呼应啊。

万佛洞,墙壁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佛像,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龙门石窟总共十万余尊佛像,这里就占了十分之一。
右上角的是位于洞口南侧的一尊菩萨像,她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菩萨通高85厘米,头部向右倾斜,身体成”s”形的曲线,整个姿态显得非常优美端庄。被认为是最美的菩萨雕像。由于其头部在古代灭佛运动中破损,被称之为”东方维纳斯”。
石壁上都是这样一格一格的窟龛。
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建于北魏。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就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
往左边的这道道走,去看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在于此。
准备要爬楼梯了。
这就是卢舍那大佛,是按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通高17.14米。看到这个想起了《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里的那个武则天大浮屠像,虽然和这个不搭嘎。嘻嘻~~随便提提
这一波所有的雕塑加起来组成一个奉先寺。奉先寺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九尊大像。
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荣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在商业街找到了传说中的那家店,可惜这里已经物是人非,被其他店家盘下来迈陶艺品了。有点小失望。
我在商业街买的洛阳特产:牡丹糕、牡丹果干,以及印象洛阳的手绘明信片,顺便在景区的邮局里把门票寄给自己。
同事买的叶脉书签,看上去不错哦。